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做好201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我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依据《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及教务处《关于做好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专业审查小组。
1.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
主 任:易有明
副主任:潘 莹
成 员:桂玉娟 肖青玲 田泉 胡晶晶
2.专业审查小组
组 长:易有明
副组长:潘 莹
成 员:桂玉娟 肖青玲 田泉 袁蓓 王夏 王萌 童梅 程康
胡越垒 程兰兰 王梅斯 乐凯 王晗
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易有明、潘莹、李建立、肖青玲、桂玉娟、田泉、袁蓓、王夏、王萌、童梅、程康、胡越垒、程兰兰、王梅斯、乐凯、王晗、叶显楚、石松、汪小曼、陈启金、王枫、邓丽霞。
三、选题题库
详见专业题库。
四、2015级(2019届)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程序及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
完成时间 |
具体要求 |
成立机构 布置工作 |
2018.6.16~2018.6.22 |
成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传达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
资格审查 |
2018.6.23~2018.6.30 |
成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系专业审查小组,审核报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人选,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准入资格审核。 |
征题 |
2018.7.1~2018.9.9 |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拟定题目,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审核,获批后方可作为论文选题,并向学生公布论文选题。 |
选题 |
2018.9.10~2018.9.21 |
经系部协商分配,确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老师。原则上一人一题。题目一旦选定,不得随意更改,确有必要更改,应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提出申请,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存教务处备案。上报选题汇总表。 |
下达任务书及审核 |
2018.9.22~2018.9.30 |
选题确定后,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学生按任务书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系专业审查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进行审核。系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进行复核,任务书合格的方可拟定开题报告,否则返回修改。教务处随机抽查。 |
开题报告 |
2018.10.1~2018.10.31 |
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和熟悉课题的基础上,拟定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等,并经论文指导教师修订完善后报系专业审查小组认可,系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进行审定,召开开题报告会,确定开题。 |
调研和论文撰写(初稿) |
2018.11.1~2018.12.31 |
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详细大纲或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经指导教师修改后,撰写论文并完成初稿。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定期交流,并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1.交初稿时间:学生必须在2018年12月20日前将论文初稿以报送纸质版或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送给指导老师。 2.内容审核时间:2018年12月31日前,各指导教师对论文内容进行审核,检查是否有抄袭。无重大抄袭的合格论文可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不合格的退回学生重写。 3.取初稿时间:学生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获得指导教师意见后,取稿并对论文进行修改。 |
二稿及 定稿 |
2019.1.1~2019.3.20 |
1.二稿交稿时间:2019年1月31日前上交。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学生进行初稿修改完成二稿,上交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论文二稿进行再次修改。要求指导教师在一周内将论文修改信息反馈给学生。 2.三稿交稿时间:2019年2月28日前上交。 3. 规范审核时间:2019年3月18日前,各指导教师进行论文的规范化审核,符合规范要求的准予定稿,不符合要求的需按规范标准进行修改。 4.论文定稿交稿时间:2019年3月20日前,学生应完成论文定稿,打印装订5册,并将所有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资料交给各指导教师。 |
论文查重 |
2019.3.21~2019.3.31 |
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查重,重复率符合学院要求者,方有资格提出答辩申请。 |
申请答辩和论文 评阅 |
2019.4.1~2019.4.10 |
学生提出答辩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经答辩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参加答辩。答辩前,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成员对答辩论文进行评阅,指导教师签署评阅意见并予以评分,答辩小组成员作好提问准备。 |
公开答辩 |
2019年4月中旬 |
专业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全面组织学生进行答辩,每位学生必须参加论文答辩,无故不参加者,毕业论文成绩以不及格计。 |
成绩评定和复议裁定 |
2019.4.15~2019.5.17 |
答辩小组根据论文评分标准评出论文得分和答辩得分,原则上导师不参与自己学生的评分。专业审查小组再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40分)、答辩委员会论文评分(满分为20分)和答辩得分(满分为40分)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成绩以百分计然后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定。同时,依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论文。学生对成绩有异议的,可书面申请复议,由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复议并最终核定成绩。对于初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 |
总结评优 |
2019.5.18~2019.5.22 |
组织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评估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评选。 |
资料归档 |
2019.5.23~2019.5.31 |
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系部教研室要认真完成书面总结,由系部按照要求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统计,装订存档,统一保管。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系
2018年6月15日
附件1:
论文(设计)文本应依次包括封面、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外文翻译等部分。
论文(设计)统一使用Word软件进行排版,用A4(210×297㎜)复印纸双面打印。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5㎜,页眉、页脚均为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单倍行距。页眉内容统一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
页码设在下边线下居中,用小五号宋体。目录、摘要、关键词等非正文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外文翻译单独编页码。页眉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 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
论文错漏文字、符号不能超过千分之一。
1.1 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全部正文的章节标题(视论文需要,编写到2~3级)、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及对应页码(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致谢、外文翻译等不列入目录)。
1.2 题目
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不使用标点,中外文题义应一致。题目一般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设计)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能扼要说明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不是章节的缩写。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1.3.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在摘要中出现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按照不同学科领域特点,一般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要求:不少于8000字。优秀论文应符合省评优规定,不少于12000字。
1.4.1 绪论
绪论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可省略章节号。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1.4.2.1 章节及其标题
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
1.4.2.2 论文层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1-1。正文用五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表1-1 文科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
□□一、××××× |
空二格,四号黑体 |
条 |
□□(一)×××× |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
款 |
□□1.××××× |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
项 |
□□(1)×××× |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
五级 |
□□①××××× |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
1.4.2.3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 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1.4.2.4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0.75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居中置于表上,采用黑体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文科类论文插表下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补充材料的中文文字用宋体小五号字,外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
1.4.2.5 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其他说明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图名与图号之间空一格,图题用黑体五号字。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
插图与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论文中照片图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4.3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是近期发表、出版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学术著作等,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引用时应在文中相应处加上角标“[序号]”。
参考文献的排列应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进行。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含3人)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则如下:
著作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序号]□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序号]□作者.文章名[C].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D].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别)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
1.6 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1.7 致谢
论文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在文本最后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是合理的,但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若无必要,可缺省。
1.8 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中的原文应是参考文献中的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外文单词应为3000以上。
附件2: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绪论(小四号宋体,以下所有文字均用小四号宋体)……………………………………………(1)
一□×××××…………………………………………………………………………………(3)
□□(一)□×××××………………………………………………………………………………………(3)
□□(二)□×××××………………………………………………………………………………………(3)
□□□□ 1□×××××………………………………………………………………………………………(3)
二□×××××………………………………………………………………………………………………(3)
□□(一)□×××××………………………………………………………………………………………(3)
□□(二)□×××××………………………………………………………………………………………(4)
□□□□ 1□××××× ……………………………………………………………………………………(4)
三□×××××………………………………………………………………………………………………(6)
□□(一)□×××××………………………………………………………………………………………(6)
□□(二)□×××××………………………………………………………………………………………(7)
□□□□ 1□×××××………………………………………………………………………………………(7)
□□结论(小四号宋体,以下所有文字均用小四号宋体)……………………………………………(8)
参考文献…………………………………………………………………………………………………(9)
附录A……………………………………………………………………………………………(10)
(另起一页)
×××××××××××××(中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摘□要(四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五号宋体)
(另起一页)
××××××××〔外文题目,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居中,单倍行距〕
(空一行)
Abstract(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空一行)
□□×××××××××××××××××××××××××××××××××××××××××××××××××××××××××××××××(五号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五号Times New Roman)
(另起一页)
□□绪论(用四号黑体)
□□××××××××××××××××××××××(正文用五号宋体,单倍行距,下同)
□□一、××××(正文第1章标题,用4号黑体,不加粗,段前后均留0.5行距)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正文2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
□□1.××××(正文3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
□□(1)××××(正文4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结论(用四号黑体)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1]□××××××××××××(五号宋体)
[2]□×××××××××××××××××××××××××××××××××××××××××××××××(凡参考文献著录文字转行时,应与上行作者名首字对齐)
(另起一页)
附录A:(4号黑体,顶格)
□□××××××××××××××××××××××××××××××××××××××××××××(五号宋体)
(另起一页)
致□谢(四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另起一页,页码另编)
外文翻译:
××××××××××××××××(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原文来源(小四号黑体):×××××××××××××××××××××××××××××××××(Times New Roman五号)
(空一行)
□□译文正文:(小四号黑体)
□□××××××××××××××××××××××××(五号宋体)
□□原文正文(复印件)
说明:
①页眉内容统一设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采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排写;
②外文翻译装订顺序为译文在前原文复印件在后,原文复印件应整洁(网络上无来源依据的外文不包括在内)。